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企业动态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 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56号
邮编:471023
电话:0379-63219363、63255188
传真:0379-63255188
邮箱:lysghy@sina.com
微信号:lysghy

联系我们
企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动态 > 企业动态

【学术研究】积极探索产业社区型城市更新新范式

作者:陈少乐 发布时间:2023-07-27 浏览次数:537
打印 收藏 关闭
字体【
视力保护色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强存量资源统筹利用,鼓励土地用途兼容、建筑功能混合,探索“主导功能、混合用地、大类为主、负面清单”更为灵活的存量用地利用方式和支持政策,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早期城市经历工业化进程时,在城市远郊建设了大量工业区。随着近年城市边际飞速扩张,旧工业区逐渐被新建城区包围。生产、生活空间糅杂交错,成为当下许多城市共有的风貌。同时也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环节越来越洁净,生产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产业逐渐主动选择回归城市,为了在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时代,寻求以科创为原动力的产业转型升级契机。

图片.png
 

近年来我市城市更新工作亮点纷呈,涌现了广场市场步行街中国城市更新商业街项目优秀案例,吉安北街网红街区成为众多年轻人的打卡地,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城市更新实施方案,划定城市更新片区为城市更新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图片.png

吉安北街网红街区

 

一是城市更新缺乏新产业植入。例如涧西区城市更新工作主要通过对老旧城区进行建筑的改造和重建,以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功能。然而,这种更新方式通常忽略了产业的植入,只注重城市形态和景观美化,却忽视了城市产业的发展和培育,导致更新片区缺乏核心产业支撑,难以吸引人才和投资,无法持续发展,长此以往城市功能失衡、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出现。

二是产业空心化问题突出。大院大所的布局模式和当今开放交融的科技产业社区理念相左,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征明显,知识密集型产业空间极度缺乏,产业地均产出问题突出。

三是区域更新模式路径缺乏创新和统筹。重硬件,轻运营,当前片区更新更多聚焦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和基础设施的更新,容易忽略创新经济、平台经济、社会治理等领域,建设模式创新性不足,空间艺术化场景较少,无法适应当前都市化和青年友好型平台城市发展趋势。

针对上述问题的描述,应立足本地产业优势,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产业科技社区建设符合前瞻三十年看问题的要求,能够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品质提升,实现涧西区千亿强区建设。

 

(一)关注青年人才需求。

未来产业更多生产活动都将从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逐步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人才资源储备逐步成为生产者核心竞争力。涧西区城市更新工作需要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为科技人才提供高质量的工作生活空间,人对空间诉求应前置到生产诉求之前。留住人才是保障高效生产的重要一环,创造宜居宜业、以人为本的工作空间应成为涧西区科技产业社区空间营造的重中之重。例如新加坡,构筑为公众开放的“Hi”平台(Hi Deck)为产业方提供展示交流、测试反馈的社区交互平台;同时也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技能提升、社会实践的空间。结合生态设计手段,注入亲生命、亲自然的指导理念,创造更为舒适健康的产业空间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二)协同整合社区空间与生产空间。

传统工业园区的城市更新将园区首层地面空间还予城市生活,提供产业与社区的互动空间。与社区共享共建,构筑为公众开放的平台为产业方提供展示交流、测试反馈的社区交互平台,同时也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技能提升、社会实践的空间。模糊“产”-“城”边界感,真正实现无界融合。未来涧西区的产业空间,不再是避之不及的“工业区”形象,而是成为串联社区的连接点、创造力的聚集地。

 

(三)重复再生利用产业空间。

在城市更新中不仅要实现“工业上楼”还要“带产业进社区,大厂厂房的空间特点水平延展提供灵活性,为未来迎接新技术、新设备所需空间调整保留可能,传统厂房允许内部空间灵活转换成工业、办公室甚至居住用途,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时纵向围绕生产服务布局其他功能空间,如科研办公、产品展示、屋顶花园、生产者生活区等,进一步为科技产业社区创新生态的营造提供多方位支持。未来机器协同作业技术成熟,探索更多产业进社区,降低噪音等不良因素对外部影响,同时进一步提升空间垂直利用效率。

 

(四)探索循环经济。

科技产业社区需思考如何在循环经济基础上实现可持续。一方面将生产中可能产生的浪费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提升售后端服务质量,通过维修、翻新再造、材料回收等手段延长产品服务时限。更进一步营造产业生态环境,跨界统筹,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关系,将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空间层面同样遵循循环可持续指导原则,通过活化再造引导产业空间转型升级,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当前我市正推进科技产业社区建设,更应该产业回归城市,不仅需要探寻更为集约高效的空间利用模式,整合更精密复合的楼宇功能,还应着实考量产业空间与人的互动关系,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形成产业-社区-环境三者和谐共生、互利共建的关系。真正实现产城融合,即时空间层面的无界互通,更是思想认知层面的接纳与包容。


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Copyright © 2009 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 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56号 邮编:471023 豫ICP备11017757号 豫公网安备41031102000764
电话:0379-63219363、63255188   传真:0379-63255188    邮箱:lysghy@sina.com    微信号:lysghy